网站首页       萧冰简介       Introduction       日文简介       作品展示      萧冰画展       新闻动态       个人相册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肖冰(萧冰),四六年出生于辽宁,师从董吉泉、王文芳先生,作为师公的秦岭云先生多次给予指导,现为国家二级画师,甘肃美协会员,甘肃书画研究院画师,甘肃国画协会理事,原白银市美协副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学校白银分校副校长。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同时吸收了许多现代艺术的营养---从新疆天山之蕴秀,蒙古草原之辽阔,甘肃石林之怪异,丝绸之路之深遂;到黄土高原之莽苍,大漠戈壁之苍凉,雄关古道之悠远,长河落日之恬静,西部山水之禅机尽现,为其特有的地貌、山川注入了人文涵义。以粗犷、奔放、雄浑、博大的神奇特色在西北部山水画独树一帜。 



友情连接
  媒体报道
萧冰西部山水画
发布时间:2006-11-17

  中国西部山水自成一格。

生活在陇上的山水画家家萧冰对西部山水情有独钟。每当他躺在一尘不染的绿满天涯的草原上,遥望那澄碧如洗的深不可测的蓝天时,他的心灵便会又一次受到庄严的洗礼和净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路沸沸腾腾、坦坦荡荡,这种壮观景象又会使他激情满怀,激动不已。大漠古堡的人文景观让他浮想联翩,雪域高原的梦幻奇观使他沉醉其间;他把自己对西部山川粗犷、雄浑、博大的感受和认识,在他的山水画中作了非同寻常的概括和提炼。收藏在甘肃省图书馆的《岁月》作于是1994年,那年4月下旬他陪同友人去景泰石林,被伟大的铜墙铁壁般的石柱、石林、石崖所震撼。这幅在构图上有所突破、与传统有别的山水画是萧冰西部山水画代表作之一。《岁月》中,脉脉起伏的暮色苍茫的大地,衬托着占踞画面2/3们置的突兀耸立于天地间的经过岁月打磨的色彩单调的峭壁,其正面用简笔墨线勾勒的肌理和层次,令人感到那是时光的年轮,岁月的皱折,生命的律动。峭壁顶上弥漫着一抹浩渺山川云天,整幅画作平行式构图,两大版块映衬,主次分明,轻重有序。它是特殊的地理风貌、现代生活节奏和形象思维碰撞的产物,是山川与神遇的变化结果。浓墨重彩,以简驭繁,平面图见奇,是《岁月》的风格。在《岁月》创作的前前后后,萧冰的西部山水的构图除了平行式外,还有“之”字、“弧线”、“金字塔”等多种样式,这都是他师造化时的心源再现,它们同传统的“三段式”或“计白当黑”等构图方式迥然不同。西部山水构图更多几何形状。

西部山水,其实是西部山脉。表面上看,整体观之,西部少水或缺水。西部的水往往隐藏在地下,局部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河川纵横流淌,甚至胜过江南。开发西部,在某种意义上是开发调整西部的水源。西部山水画中尽多山峦,较少水流,这是西部山水的现实写照。随着西部开发的进展,我们会从西部山水画中看到更多的水、较少的山。西部山川特有的形体、走势、位置,引导萧冰开拓西部山水画构图的新生面,这是国画创作的新天地,也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新成果。

西部山脉不同于南方和北国的山脉,是没有疑义的。中国山水画中,南方的奇秀山峰常用披麻皴,北国的雄壮群山惯用斧劈皴,无论南方还是北国的山山岭岭,除了运用披麻皴、斧劈皴或两者兼而有之外,还有多种皴法。但是面对西部山脉,用什么皴法表现呢?

似乎不宜套用以往的皴法。萧冰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路数。他除了运用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点虱皴等传统皴法外,根据所绘山体形状,所表达的情况和意境,基本形成了以下的皴法:

点线皴:有点有线,点线结合。这种皴法不同于米点皴,点中有线,也区别于屋漏痕,线中有点。占红皴比较形象地描绘了西部山脉的起伏凹凸的肌理效果,生动地再现了西部山脉的粗犷风貌。久视之有动势,不仅仅富于立体感。

弧线皴:弧线皴是点线皴的发展和延伸,线条或线段弧形,有流动感和粗犷性。《会宁的六月》里的山山岭岭用的大多是弧线皴,起起伏伏,复杂多变,质感和量感都很突出。弧线皴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感空间感强烈,山体浓厚拙朴的一面浮现眼前。

方头皴:方头皴类似于点线结合的一种皴法,同丁头皴也不同。方头皴因其端头为方形而得名。方头皴不见得线头是标准的方方正正的样子,近似方形而已。萧冰中锋用笔,有时中侧兼施,或半中半侧。这种皴法辅以积墨法,表现西部山脉,效果奇佳,萧冰乐此不疲。

他认为上述几咱皴法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可以表现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深思,对人们的视觉也是大刀阔斧的冲击。

山水画讲究皴法。不同的山水画采不同的皴法。皴法对于山体岩石的造型和肌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建构作用。我们比较熟悉南方和北国的山水画皴法,对于西部山水画的皴法还是陌生的。西部山水画家在探索、开拓中挺进。萧冰是他们中顽强的掘进者。相信不久的将来,西部山水画特有的皴法将会同西部山水画一样崛起于中国画坛。

我们在欣赏西部山水画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西部山水画中的山高水长,而人畜却十分渺小,两者的反差很大。这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山水画中永恒的主题。如何在西部山水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西部山水画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是萧冰孜孜以求的。他选择的途径不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而是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从侧面去表现西部山水中的人。他的山水画中都少不了人或神。《吉祥地》以崖壁上的佛像为主,似不见人群,实际在另一个层面上描绘人们的追求和信仰。萧冰山水画中的人物,好像是点景,实则是画面的核心部分,是画眼,而且形似神足。他力求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人们生产、生活的举止,来刻画西部山区人们的勤劳、朴实、忠厚、坦诚的性格和作风,以此来表达他对西部山川几十年来的感悟和恋情。他那如火如荼的炽烈情感,仿佛像他创作的浓重的深黑、紫红、赭黄的起伏的山脉一样,在燃烧,在涌动,在升腾。

对西部山水画色彩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他坚持浓烈、多变和墨彩溶汇一体的做法。他认为这样才可以揭示出西部山川的神秘和迷人,才可能塑造并深化西部山川博大浩瀚的意境,才会真实地再现西部山川永恒的勃蓬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古塬晨曦》是萧冰西部山水永恒的又一代表作。山河壮丽,朝气蓬勃,古老清新,从淡橙到深黑,层层晕染,重重皴擦,屡屡敷色。足见画家功力之深,情感之浓。

他渐渐远离写实,但又不失对具象的刻化;他悄悄靠近写意,却又大张旗鼓地强化和铸造审美情趣。他把功力下在情感的造型和释放上。他越来越感到,对西部山水人物的感情有多深,画面就会有多清新;感情有多真挚,画面的意境就会有多深刻。他追求的西部山水画不是以山以水的景致动人,而是以其蕴含的真情实感的魅力取胜。

每当提起西部山水,人们便不免有苍凉之感。提到西部边塞,人们便不能不想到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不能不想到王维的《使伞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部边塞之苍凉,古往今来,一脉相承,如今确有变化,不容讳言。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可是人们依然常用苍凉来形容西部风光。不过“苍凉”一词的含义已有了许多变化,即便如此,那里的自然风光似乎也胜过人文景观,从敦煌洞窟、丝路花雨、雪山戈壁的岩画、大漠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情景,人们还是难以断定西部山水画古未有之,亦拿不出太多的证据确认古已有之。有一点可以印证,中国现代西部山水画始于20世纪下半叶。其开创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如徐庶之、黄胄、舒春光、王文芳、郭文涛、陈天铀、刘大为、周尊圣、刘玉社、萧冰……可以列出许多画家。

时代进入21世纪。西部开发的进军锣鼓已擂响。现代开发是全方位的,包括艺术开发,也包括西部山水画的创造和创新,更包括对中国西部山水画的源流、特色及其走势的挖掘、梳理;西部开发有利于促进艺术的高扬,意味着西部边塞山水别苍凉,而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史无前例的繁荣。

我相信萧冰的山水画必将同现代西部山水画一起以前无古人的姿态步入中国画坛,自成风范,远播影响。 

               ---李果  20022月(西部之窗)                 

网站版权归属:风里情怀    作品版权归属:萧冰西部山水  网站律师:贾奎芝 
现在的访问量是:30286290   闽ICP备06014592号  厦门中智互联